“在人类文明的大观园,有一颗东方明珠星光灿烂。它镶嵌在龙的故乡,风雨沧桑三千一百年。一代一代龙的传人,依偎在它的怀抱生息繁衍。它就是称著世界的历史名城——中国西安!”这是王丁正老人退休后的8年时间里,以诗歌形式全面展现陕西人文历史文化诗集里一首歌颂西安的诗。老人说,他呕心沥血出版这部诗集,是为了让人们轻松地学习了解陕西历史文化。
诗吟五千年字字颂老陕
昨天下午,记者翻开王丁正老人的《老陕老陕》。全书以诗歌的形式表现,共分为王者风范、山水画卷、人文瑰宝、风流人物、美味尝鲜、故土古俗等篇章,以史为据,体现真实与客观,集知识性、艺术性、趣味性、资料性为一体,追求可读性和实用性,全面系统介绍、歌颂陕西数千年的历史文化,共46.6万字。老人说,“有人称过,这本书3斤重,是我退休后花了整整8年时间弄出来的。”
“要说长江的源头来自雪域高原的冰川,黄河的源头来自巴颜喀拉山,那么,古城西安的源头却深深地,融入浩瀚的历史长卷。让我们牵着历史老人的胡须去寻根探源,让我们触摸历史的脉搏了解历史的西安……”动情处,老人突然吟起了诗。他说,这首诗名叫《古都溯源》,是他在一次乘车外出时在车上做的。走路、坐车、吃饭、散步,几乎时刻都在思考着、创作着,一旦来了兴致,马上从兜里掏出随时准备的小卡片写下来,然后再反复推敲、修改并成文。这部《老陕老陕》诗集收集的上千首诗,基本上都是零零星星创作出来的。我国诗歌泰斗霍松林读完诗集手稿后,提笔写下“诗吟五千年字字颂老陕”十个字。
写诗推广陕西文化
王丁正说,“都说陕西文化底蕴深厚,我却知之有限,在学习的同时也想做点弘扬陕西文化的事。陕西作为传统文化的发祥地,弘扬并将其推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,于是,我把退休后的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放在了《老陕老陕》的创作上,心驰神往,经历严寒酷暑整整8个年头。”
老人说,当年他给我省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说准备用诗歌形式写一部《老陕老陕》,肖先生说,那可是巨大的工程。当时,他也考虑到完成此作难度较大,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把陕西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写到一本书里,只有诗歌形式的独特优势才能担起大任。而诗词歌赋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,也理所当然需要弘扬。虽然一本书要涉猎众多学术领域知识,对于个人完成难度较大,但他的写作信念始终坚定不移,最终还是写出来了。
“陕西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,创作史诗《老陕老陕》选材非常重要。在创作过程中,我力求做到严谨审慎,收录的內容都要具备一定标准,首先要替社会负责,经得起历史的检验。只要能够达到宣传陕西的目的,我退休8年来的心血就没有白费。我现在才68岁,后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,总之不能让自己闲下来。”老人说。(记者赵丽莉) window.onload=function(){ moretext(); } asd1(); |
温馨提示:
论坛里发表的文章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、编辑整理上传,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